過去30年來,中國一直以發(fā)展經濟作為 的重點,而重新重視歷史遺跡的保護可以說是一大轉變。在華南,廣州市已建立了市區(qū)改造聽證會制度。在過去,這個城市曾將老居民區(qū)整片整片的拆除,用于商業(yè)開發(fā),房主們不得不遷至郊區(qū),有時候還要受到房子質量不過關的困擾。而現在,再開發(fā)規(guī)劃只有得到受影響地區(qū)70%以上的居民同意才能通過。
在許多情況下,這類保護措施都著眼于吸引游客到歷史名勝區(qū)觀光。比如哈爾濱修復的街區(qū)內便有一片包括畫廊、咖啡館和時裝店在內的購物區(qū),而濟南的老建筑現在成了新餐館的所在。中國許多建筑珍品都已毀于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或是成為近年來飛速建設和現代化的犧牲品。如今這些重建工作也是社會各界,尤其是學術和建筑界在20多年來為保護已為數不多的建筑藝術瑰寶而多方奔走的結果。
過去20年中一直活躍在歷史遺跡保護運動前沿的北京作家、活動家舒乙說,政府的文物保護意識比過去有了很大提高。北京可以說是歷史遺跡保護的主戰(zhàn)場。作為中國過去900年中多數時候的政治心臟,北京的古建筑為數眾多。但作為中國繁榮的城市之一,北京的人口已逾1,500萬,而且還在膨脹。商業(yè)化的沖動正威脅著北京的歷史文化中心地位。這也使得北京歷史遺跡的保護工作受到全國上下關注。
1949年新中國建立結束了長達百年的戰(zhàn)亂。當時北京還是一個相當落后的城市,面積約65平方公里,四周還圍繞著高大的城墻,城里有7,000余條胡同。這些曾經塵土飛揚的胡同如今已鋪砌整齊,每天還有大批著蹬三輪車的小商小販、騎自行車的路人和出租車來來往往,穿梭于其中。
到如今,在這座古老的城市,已有四分之三的老城區(qū)被推平。曾有學者在五十年代建議政府將行政機關布置在老城之外的其他地方,但遭到拒絕。相反,他們將市區(qū)中心的老宅院拆除,再以符合現代政府要求的辦公樓取而代之。到了六十年代,古城墻再次在當地居民的反對聲中被拆毀。但直到八十年代中國開始大力發(fā)展經濟之后,才開始了大規(guī)模拆遷居民區(qū)的行動,并導致一批珍貴建筑的損毀,其中包括為了修建金融街而拆毀的500座明代(1368-1644)民居。
但近來,北京迎來了保護歷史遺跡的新契機,那便是2008年奧運會。雖然有很多持批評態(tài)度的人認為,為奧運會修建新場館和道路會導致更多老居民區(qū)遭到破壞。但恰恰相反的是,為了迎接大批到訪游客,北京市將中央政府劃撥的部分奧運款項用于修復歷史名勝。相關官員稱,自獲得奧運會主辦權以來,北京市和中央政府已經花了5,700萬美元對北京進行改造。其中一部分錢用在了維護老城區(qū)上。
|